下肢關節病變的原因

2011-12-07 08:52

  股骨頭、臏關節、脛骨關節、腓骨關節、踝關節、蹠骨、趾骨……等關節是人體下肢最常見的病變部位。引起下股各關節病變的原因有錯誤的姿勢、錯誤的飲食、鈣的流失與失補。

一、錯誤的姿勢

  由髕關節面、脛骨關節、腓骨關節……等組合而成的關節部位,通稱為膝關節。此部位的關節病變是下肢最常見的,其病變最大的原因是坐骨歪斜所引起左右腳長度的不同。雙腳因長時期的長短不一,首先即引起腰痛,其次是較長的那一隻腳會有間斷性的酸痛感覺,甚至於因長期坐骨歪斜而直接的壓迫到第四、五腰椎,還會有患肢僵硬以及蹠、趾麻木及腳跟脹痛的症狀發生。根據筆者臨床廿年的經驗中所發現大部份的坐骨歪斜患者,都是錯誤的坐姿以及錯誤的睡姿所起的。

  婦女在懷孕期間都是以側臥的睡姿,才能安然入睡,甚至於坐姿都必須隨著胎兒的重力而調整。在長達約九個月的錯誤姿勢中,對於腰椎及坐骨的損傷是一定的。而且,生產過程中的失血以及產後的失調,無形中亦造成膝關節的傷害。筆者在臨床中常見中年或停經後的婦女,其膝關節病變的比率相當的高。因此,可以證明錯誤的姿勢與膝關節病變是有關係的。

二、錯誤的飲食

  由踝關節、蹠骨、趾骨……等關節組合而成的部位,俗稱為腳盤。此處的關節病變常因痛風而引起,痛風是什麼呢?痛風是由於普林代謝異常及尿酸排泄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及酸結晶沈積在腳盤處各關節內,導至紅腫、變形、脹痛。

  痛風是一種相當脹痛的「關節炎」,痛的時候來去如風而得名。筆者臨床廿年的統計顯示,約百分之九十的痛風患者,以大腳趾關節為「第一次發生」的部位。約百分之十的患者,以足背、踝關節下端為原發作部位。(註:筆者曾在臨床中發現到數例小孩子病患,其原因極可能是普林代謝基因異常所引起的。)

  急性痛風關節炎,通常發作於三十五至五十五歲酗酒、高血壓之男性,其症狀為大腳趾關節突然出現紅腫、熱痛、難於行走,其他腳趾或踝關節也會遭受侵犯。若能立即實施蔬菜療法,症狀在一週內會慢慢的改善。

  痛風患者在第一次發作後,常有一段「不發作期」,其時間的長短因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發作頻率愈多之患者,不發作期愈短。亦就是說,反覆發作的痛風患者,如果不在飲食上作長期控制的心理準備,大量的尿酸鈉鹽便會沈積關節、皮下組織、耳輪……等處,形成「痛風石」造成關節處永久的破壞,如果尿酸鈉鹽大量沈積於腎臟,造成腎臟實質功能的破壞,則可能淪為腎友,一輩子依靠洗腎機器過活。

    痛風患者日常生活上應注意事項:

1.注意飲食量,避免暴飲暴食,最好不吃油炸、油酥、醃漬類食物。

2.避免喝酒,尤其啤酒類是絕對禁止。

3.禁食高普林食物類,如:香菇、海藻、海帶、魚蝦、內臟、高湯濃

 汁、酵母粉含量高的麵包……等。

4.冬天時盡量避免吃火鍋,而且要多喝開水。但是腎功能已受損之患

 者,對於水份的攝取量則必須謹慎處置。

5.每日適量的運動,亦可間接增加尿酸的排泄。

6.長時期耐心的食用蔬菜與青草營養素是治療成功的要訣。

三、鈣的流失與失補

  鈣是人體中含量最高的礦物質,它的總重量約為體重的百分之一點五至百分之二,而且百分之九十九存在於牙齒和骨骼中,組合成為人體的支架。約百分之一存在於軟組織液,細胞外液以及血液之中,與骨骼鈣保持動態的平衡,是為了維持所有細胞的正常狀態所必需。

  既然,鈣有如此重要的生理作用,那麼多吃含鈣食物對身體不是很有益處嗎?其實不然,如果人體每日從含鈣食物中,攝入六百至八百毫克的鈣,就有將近五百至七百五十毫克的鈣從大便中排出,只有約二十毫克的鈣被機體吸收。但是,含鈣的食物大多數屬於動物性骨骼如魚骨、牛骨、豬骨……等筒狀骨內。在其中卻含有大量的黃骨髓,這些都是動物性脂肪,人體吃進過多的動物性脂肪,極容易產生高血脂,進而引起動脈血管的硬化。

  其實,生化科技已經證實,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D的組合,能夠有效的促進機體對鈣的自然轉換與吸引利用。所以,現代人只要適量的攝取各種瘦肉、蛋類、蔬菜類、水果類,多多運動曬太陽,就可促使鈣的吸收面大而廣。

附註:四種食品不宜多吃:

1.菠 菜:菠菜雖然營養豐富,但因「草酸」含量極高,會結合食

    物中的「鈣與鋅」而排出體外,極易引起人體的「鈣與鋅」的缺

    乏。

2.味 精:每人每日的攝入量不可超過六克,過多攝入會使血液中

    「谷氨酸」的含量升高,限制了「二價陽離子鈣與鎂」的利用。

3.松花蛋:松花蛋的製作要有一定的「鉛」,多吃不但會導致「鉛

    中毒」,最重要的還會引起人體大量的缺「鈣」。

4.臭豆腐:臭豆腐在發酵過程中,含有大量揮發性「鹽基氮與硫化

    氫」,這些都是「蛋白質」分解的腐敗物質,多食常食對人體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