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對中國醫學的影響
前言
筆者從事民俗療法近廿年的經驗中,常常遇到罹患各種惡性腫瘤(癌病)的患者。在與這些患者的言談之中,可以感覺出他們大都俱有極無奈的宿命感。
為了喚醒那些尚在「言巫不信醫」的迷失者,本文特從上古巫醫相混的情形,引經據典,逐一探討,歡迎各位讀者參與。
※上古巫醫相混的探討
初民的時候,大多數民眾的知識水準,都是民智未開的階段,對於一切的自然現象都以為是神奇古怪。更以為冥冥之中必有鬼神主宰著人類的吉凶禍福以及疾病生死,甚至還誤認為人死之後靈魂不滅。因此可以說,當時人民幾乎完全是生活在迷信鬼神的陰影中。一切聽命於神,凡事必先祈禱,根據歷史記載,類似這種祈禱之事,一切都由「祝由」為之。例如:
「隨‧全元起註」祝由‧南方神。
「唐‧王冰註」祝說病由,不勞針石,故曰祝由,祝由之事,始於苗父。
「明‧徐春甫‧古今醫統」苗父‧上古神醫,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劉何‧說苑」吾聞上古之為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為毉也,以管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與而來者,皆平復如故。(芻狗是用草紮成狗形,而飾以文彩,在漢朝以前是醫必用的一種道具。)
上古時代醫字作「毉」,十足的表示出巫醫相混的含意。上古巫醫的任務,是以法術驅除病邪,或是以卜筮禁咒,祈求逢凶化吉。有神則敬之,有鬼則驅之。
內經:「古之治病,可祝由也。」
論語:「子疾病,子路請禱。」
「尚書‧金滕篇」周公禱武王之疾而寥。
這種巫醫相混的情形,可說是中國醫學的神學階段。其實以巫術治病;是世界上各民族在上古時代的普遍現像。例如:
巴比倫之神Ea,其子Marauk為智慧之神,能運用日月星辰,以管理人民之健康。
埃及之神Ptah為創造萬物之王,其子Em-Hetep能以符咒、妖術、禱告治療萬病。希臘醫神Apollo,其子Aescalapius世稱聖手。傳說所有疾病,經伊一望即癒。冥主pluto覺得地獄之鬼過少,向Zeus大帝控告,遂將伊用電擊斃,後人立廟以紀念之。印度醫神Dhanwantari,其徒Susruta為當代最著名之醫者,被認為是醫神之子,醫法及著作甚多。
中國殷商時代,迷信色彩最為濃厚,凡事求神問卜,從出土文物甲骨文中,盡是為帝王求神問卜的紀錄,就足以証明當代人民對於疾病認知的荒謬程度,殷人認為疾病的成因起於四端:天帝所降;鬼神所崇;妖邪之蠱、百物之魅;天象變化。
前三端有賴祝由祈禱驅邪,後一端則由醫者治療,這種巫醫相混的現象,雖然歷經數千年的歲月,卻依然沒有多大的進展改革。
佛教與道教的影響
根據歷史記載,東漢永平八年(西元六十五年),漢明帝因為夢見金人入殿,便認為是佛祖現身。於是派遣郎中蔡愔等十八人前往天竺(印度)求取佛學,數年後不但攜回佛經像多數,並且偕同沙門攝摩騰、竺法蘭諸印度方士抵達中國。於是,印度醫學亦隨著佛教輸入中國。
東漢末年,已有印度醫者在中國開業行醫,而且還譯有多種印度醫書,其中特別對於眼科醫術的獲益最大。唐太宗時,曾令印度方士那羅邇婆娑製造長生不死藥;唐高宗則命印度方士盧伽逸多徵求四方藥材。
晉南北朝、隋、唐時代之醫書,內容均含有印度佛教的色彩,例如:
陶弘景所撰之「百一方」,百一之名便是取於佛教「一百一病」之說。
孫思邈之「千金方」,亦提及四氣、四德,四神安和,一氣不調,百病一生,四神同作、四百四病、同時俱發,凡此種種醫論皆為佛教學說輸入中國醫學之有力佐證。
印度佛教醫學認為疾病有六種:四大不調;飲食不調;坐禪不調;業病;魔鬼,鬼病;「魔鬼與業病,應以神咒治之」;「業病及坐禪,則以懺悔罪障之方法治之」(直至今日,業病論還常見於一般民眾治療疾的思緒內,可見印度佛教醫學影響中國醫學之深之大也。)「四大不調、飲食不調二種病,由醫師治之」。四大者,係指地、火、水、風,四大各百一病,共合四百病。
東漢順帝時(西元一二六至一四五年),張道陵創立道教於蜀之鵠鳴山。此君修改老子所著之道德經,另造「道書」以荒謬無稽之論,宣稱用符咒、香灰治病驅魔,煽惑百姓。凡信此道者必須納米五斗,因而通稱「五斗米教」,其弟子張魯、張蠱等多人續傳五斗米教,及至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張魯據有漢中,終被曹魏所消滅。自張蠱起,設壇江西龍虎山,另號「張天師」,世傳至今不絕。
道教以老莊名義作為號召,分為符籙,丹鼎兩派,丹鼎派純以煉丹服食為主,期望能夠得道成仙。在無法計算數次的煉丹過程中,開闢了化學製藥之源,因而促成了中國藥學的正面發展,此舉對於廣大人民是有益的。
但是,符籙派卻以咒符醮禱為要務,期望能藉此驅鬼治病。這種怪力亂神與怪誕不經的舉措,無形中造成了上古巫術的復活,使得中國醫學更加上若干玄術與迷信的色彩。後世如東晉、南北朝等時代之醫學,混肴著道教的思想,實即肇始於此。雖至今日,人類已上了太空而且往返地球並非難事,但是在台灣卻仍常見乩童怪力亂神,自稱神靈附身驅鬼,以符咒香灰治病,騙財騙色造成嚴重社會問題的事實,就不難了解道教對於中國醫學的影響程度,絕不亞於佛教。
結論
雖然巫醫相混的情形在中國已經長達數千年,幸好在這期間內仍有少數開明、達觀的古聖先賢漸次掘起,對於疾病成因的探討,均有較為正確的認知。例如:
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且有病不禱。
墨子雖然主張「明鬼神」,卻不以人之疾病是為鬼神作崇所致。
齊晏平仲(嬰)亦主張疾病起源於「縱欲厭私」,有病求神問卜是無用的。
醫神扁鵲秦越人則更是提出「信巫不信醫」,是六不治之一。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咨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贏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清陳修園(念祖)之醫學三字經云:「醫之始,本岐黃。靈樞作,素問詳。難經出,更洋洋。」根據考証內經一書可能為戰國以後,秦漢時代一般醫者經年累月的集體創作。至於何以稱為內經,明張介賓(景岳)說:「內者性命之道,經者載道之書,故曰內經。」
內經強調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各部位相互關聯,密不可分。人的健康與疾病又與自然環境密切關聯,因此內經將病氣統稱為邪氣。絕不屬於妖邪之蠱的「邪氣」。左傳趙虛曰:「何謂蠱?對曰,淫亂惑之所生也。」
人類知識的演進,必須經過迷信、經驗、科學三個階段。廿一世紀的全新變種肺炎病毒SARS在東南亞地區的快速的漫延,所幸疫情在科學家、流行病學家的嚴控之下,已經有效的逐區解除感染,這也就印證了廿一世紀的知識演進已達到科學的階段。
但是,台灣的某些立委、高官卻在SARS肆虐全島時,提案要求政府大開法會祈神驅病,而某此高官亦帶頭祭拜媽祖諸神,像這樣的迷信程度在在顯示出,宗教思想不止影響中國醫學,好像也控制了大多數的國內精英與知識份子。果真如此,台灣的醫學比越南還要更落後了不知幾個階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