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跟疼痛自然療法

2012-09-04 16:15

腳跟疼痛自然療法

前言:

每個人一輩子都會間間斷斷的發生數次,甚至於有些人還是屬於長期持續發生的「起床痛痛族」。亦就是說起床後一踩到地上腳跟就痛得不得了,總是要踮著腳尖走動個半小時以上才會漸漸消除。然後午睡休息個把鐘頭,一起床又再痛一次,再走動個十幾二十分鐘左右,才又逐漸的消除痛感。一整天雙腿的小腿肌肉崩崩緊緊的不太舒服。

如此的隱忍著並打起神上班了一天,回家後原本想鬆鬆雙腳輕鬆一下,但卻連抬腿擺在腳凳上都不敢,因為只要一抬高雙腳就痛得受不了。雖然一再的看診中西醫院,而且也作了針灸療程,也打了數劑類固醇在腳跟上,頂多也不過舒緩個幾天後還是再發作,可以說是一點用處也沒有,腳跟依然是一起床踩地就痛,實在很困擾!

 

「為何腳底會疼痛?」

腳底疼痛是中西醫院門診常見症狀患者經診斷後最常得知的結果就是「足底筋膜炎」,既然有了明確的答案就不難對症下藥,可是大多數的患者卻總是治不好,因而經常遊走於各醫院門診「加減看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是醫療糸統出現了大漏洞,或是中西醫學跟本就束手無策?

現代醫學的疼痛控制專業醫師都認為,腳底疼痛其實是一個相當籠統的名詞,因為常見的腳底疼痛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位(一)腳跟(二)前腳掌(三)腳掌心。至於左右腳趾的疼痛就不太常見,而內外側足弓的疼痛就更少了。

中西醫學認為「腳底疼痛」的原因,除了外傷、發炎、骨折之外,其他都來自於問題肌肉的「移轉痛」,而且不同肌肉會引發不同部位的肌肉疼痛,所以各大醫院都是在不同部位的肌肉上,去做所謂的適當療程處理,這也就說明了為何那麼多的疼痛患者,經常的遊走於各中西醫院進行交叉處理,健保費用不斷的增加,也就不難明白了。(因為,醫生會不斷的告訴患者,疼痛原因與引起疼痛轉移的肌肉「日常活動量有關」,其實這些疼痛部位絕大部分是因為肌肉疲勞後,在包覆的筋膜上形成了激痛點,「其部位約在小腿肚上」按壓時會相當的痛。因此造成的疼痛只有一定的療程才能逐漸轉好!

 

「為何總是痛在起床後」

為何腳跟疼痛總是發生在起床後呢?原因在於小腿深層有條或為「比目魚肌」的肌肉,它和另一條肌肉在腳跟上合成一條稱為「阿基里斯」的肌腱,附著在腳跟骨的後緣,負責提腳動作的功能。也就是當這條肌腱收縮變短時,就能把腳跟立即提起來,此時踝關節的角度就會大於直角;當站立不動時或不提起腳跟時,踝關節的角度就大約是直角。

當踝節成為直角時,比目魚肌的長度會比踝節的角度變大時「較長」,這個拉長的動作讓維持了一段時間「較短」的比目魚肌上的激痛點活化了,痛感就會轉移到腳跟,這時候忍痛走個十幾、二十分鐘後,待比目魚肌被放鬆了,就不會那麼痛!這也就是說明了早晨起床腳跟踩地會疼痛,必須要踮著腳走路,使得踝關節可以維持「鈍角度」感覺比較舍服,但只要一放下腳踝就立即開始疼痛。

腳跟疼痛的另外一種痛法是,起床踩地時並不感覺痛,然後卻愈走愈痛的「足底筋膜炎」,它是在另一條肌肉「蹠方肌」上的筋膜(位於足底的深層),主要是維持腳掌的孤度,因此當蹠方肌過使用,自然就容易引起肌肉疲勞,而使得腳跟產生疼痛。雖然比目魚肌筋膜與蹠方肌筋膜所引起的疼痛都發生在腳跟,但是在傳統針刺療法上所選定的穴位卻完全不同。

針刺治療腳跟就是在腿肚下方「承山穴」扎針,這個穴位與比目魚肌膜上的激痛點很接近;而足底筋膜的激痛點則是在足跟骨之前端(位置約在腳跟與地面接觸的厚皮與腳掌心後緣連結處,與湧泉穴位很近)。所以兩者之間針扎激痛點的治療穴位不相同,若臨床診斷錯誤豈不遭糕?效果當然是不佳!此時不論增加多少個療程,依然是無效治療!健保費不就是如此的被唬弄掉嗎?

現代醫學將比目魚肌筋膜與蹠方肌筋膜所引發的疼痛稱之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其原因為肌肉被過度使用引起。但有一小部分卻是過度的不使用或寒冷而引發。使得肌肉因自我保護逐漸縮短,導致筋膜生出新的激痛點,當活動到達這條肌肉時就會活化新生的激痛點,立即就會感覺到十分的疼痛。

患者會因為十分疼痛而不太願意走動,日子久了這條肌肉就變得無力與衰弱,因此這種病症的治療原則就是將已縮短的肌肉拉長、將無力的肌肉加強,慢慢的就可使得這條功能不全的肌肉恢復正常。以不斷刺激「激痛點」的方法去活化,其結果激痛點就不會感覺那麼的敏感,逐漸的恢復正常。

 

「即效歸筋正骨療法」

若以自然療法的立論而言,造成腳底疼痛的重點在於胸椎歪斜,只要先矯正椎骨再配合如意坐姿等一些自我拉筋動作如:

一、日常的大步快走(它對於雙腳的肌肉都有伸展與強化的效果)。

二、腳底踏壓的深層按摩(它對於腳底肌淺層與深層激痛點,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按摩效果)。

三、小腿拉筋伸展動作(它對於大腿內側、小腿肚習慣性抽筋,以及緊崩難行走遠路,能有舒緩的效果)。

前述三種保健自療法在平常時多使用操作,不但能達到預防「晨起腳跟痛」,還能維持雙腳肌筋的彈性作用,使得走路輕快、起蹲靈活。

 

「結論」

敝人長期觀察發現習慣性「晨起腳跟痛」有患者多數併發「雙腳靜脈曲張」的問題,推測可能與血管壁的老化變薄有關,並且認為長期保持一種姿態「坐或站或躺」都有可能誘發靜脈曲張,但是並非致病的唯一原因。

敝人以自然療法的立論提出「重點在於胸椎歪斜、坐骨不正,而壓迫血管,所以才會不耐久站、不耐久坐,若再持續增加體重至肥胖階段,必定加重雙腳肌肉、血管的壓迫力。因此結論是只有歸筋正骨療法才是最安全解決晨起腳跟痛之法。